19世纪后期,日本在调整对华外交策略的同时,正悄然推进着一项更为重要的军事扩张计划。1878年11月,日本军事体系迎来重大变革——原属陆军省的参谋局正式升格为直接听命于天皇的参谋本部,由陆军元老山县有朋出任首任本部长。这一军事体制改革,标志着日本军国主义扩张道路上的重要转折。
在思想领域,日本知识界为军事扩张提供了理论支撑。1884年,著名思想家福泽谕吉在《时事新报》发表《东洋之波兰》,预言中国将如波兰般被列强瓜分,并暗示日本应夺取台湾和福建部分地区。次年他更明确提出脱亚入欧主张,认为日本应效仿西方列强对待亚洲邻国。这些理论在1890年得到官方呼应,时任首相山县有朋在国会提出主权线与利益线理论,公然将朝鲜划为日本必须控制的利益线焦点。
1894年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,日本借机实施其扩张计划。玄洋社等右翼团体在政府默许下,派遣天佑侠团潜入起义军制造事端。当清政府应朝鲜请求出兵时,日本立即启动战争机器:6月5日设立直属天皇的大本营,一周内即向朝鲜派遣4000余人的混成旅团。即便起义平息后,日本仍以改革朝鲜内政为由拒绝撤军,反而持续增兵。
为消除国际干涉的顾虑,日本在7月16日与英国签订《通商航海条约》,次日即召开御前会议决定对华开战。7月23日,日军悍然占领朝鲜王宫,扶植傀儡政权。两天后更不宣而战,在丰岛海域偷袭清军舰队,击沉运送援军的英国商船高升号,造成700余名清军官兵殉国。8月1日,中日双方正式宣战,甲午战争全面爆发。
展开剩余28%日本大本营制定了周密的作战计划:第一阶段夺取制海权,第二阶段视海战结果决定进攻方向。在随后的平壤战役和黄海海战中,清军接连失利。特别是黄海一役,北洋舰队损失过半,日军由此掌握黄海制海权。随着战局发展,日本军部开始叫嚣旭日军旗进北京的狂妄口号,将战火引向中国本土。
这场战争的爆发与进程,深刻展现了日本军国主义如何通过思想煽动、军事准备、外交周旋和突然袭击的组合拳,一步步实现其扩张野心。从参谋本部的设立到甲午战争的爆发,日本用了不到二十年时间,就完成了从地区强国到侵略大国的蜕变。
发布于:天津市九八策略-如何杠杆炒股-10大股票软件-如何杠杆炒股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