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晨广州科大中医医院门诊,走廊里已坐着不少怀抱孩子的家长。诊室门准时开启,一双略带疲惫却含着笑意的眼睛迎向患儿——这是主治医师余梅香开始接诊的信号。被家长们亲切唤作“及时雨”的她,正用快与准的诊疗节奏,化解着儿童病痛的乌云。
“余”音绕梁中的儿科时速
“小儿急症不等人”,这句被余梅香写在诊室提醒板上的话,浓缩着她的诊疗哲学。当3岁的乐乐因突发高热惊厥被抱进诊室时,余梅香迅速完成望诊,银针轻刺人中、合谷,同时吩咐助手准备药浴。候诊的妈妈王女士记得:“针起针落才五分钟,孩子哭声就弱了,身体也不再绷得像张弓。”这样的急诊处置,在余梅香门诊已成常态。
她的“及时”不止于应急,更在于精准判断。通过改良的“三关指纹诊法”配合脉诊,她常能在孩子哭闹无法表述时抓住病机。曾有位被怀疑肺炎的患儿,她在查看小拇指内侧的脉络后断定:“食滞生热,查查扁桃体。”后续检查验证了她的判断。
展开剩余47%病榻边的童真守护者
在余梅香的诊桌上,常备着可消毒的卡通听诊器和小狮子手偶。“不哭的小勇士才能召唤医疗小精灵哦。”哄着4岁的疱疹性咽峡炎患儿时,她轻声细语的哄慰配合指端快速的点刺放血,成功让孩子在治疗中破涕为笑。
家长李女士带着反复湿疹的幼儿复诊时感叹:“别处看病像打仗,这里候诊快、诊疗快、见效快。”记者注意到诊间悬挂的时钟下方贴满便签,记载着诸如“小宇退热时间:38分钟”、“朵朵止泻时间:2小时”等诊疗实录。
化雨无声的坚守
“小儿科看似寻常,实则凶险常在一线之间。”余梅香谈及理念时神色肃然。她要求护士将体温超39℃的患儿直接引导进诊室;针对儿童怕苦的特点,她改良传统汤方研发出外敷肚脐的止泻散和滴鼻退热液。墙上的锦旗写着“妙手祛涕泪”,落款是五组不同笔迹的家长签名。
诊室外传来新患儿的啼哭,余梅香轻快地迎向哭声方向。门开合间,可以看见一位年轻父亲眼里的焦虑正在消散。在这方充满童声的空间里,“及时雨”正用传统医学的智慧与当代效率的结合,默默守护着稚嫩生命的晴空。
发布于:广东省九八策略-如何杠杆炒股-10大股票软件-如何杠杆炒股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