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西医中,妊娠糖尿病主要指孕产妇在妊娠期间出现的碳水化合物不耐受状态,主要是出现程度不同的糖耐量异常,进而造成血糖水平异常升高。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超声影像科副主任医师谢佳佳提出,妊娠糖尿病需个体化营养与运动干预,中医辨证施以中药、针灸、耳穴及情志调理,中西医结合可显著提升疗效。
个体化营养干预
根据患者需求,适当提高纤维素比例,坚持少食多餐原则,除正常饮食外,还可于两餐之间加餐1次;以小米、糙米、燕麦、荞麦、杂豆、杂粮等为主食,多食优质蛋白(鱼类、奶类、蛋类及豆制品等),增加糖分低的水果及蔬菜的摄入。
有氧-抗阻运动干预
有氧运动:健步走,走路时,保持良好的体态并调节呼吸节奏,120米/分钟,20至30分钟/次,1次/2天,于餐后1小时进行运动,前5分钟进行热身运动,全程佩戴运动手环,且由家属陪同。
抗阻运动:举哑铃(1千克),肘关节屈曲、侧平举、锤式弯举、正握前平举4个动作,每个动作重复8至10次,4个动作均完成为1组,1个动作完成后,休息30秒,再进行下1个动作,2至3组/天,抗阻力运动于健步训练完成后进行。
展开剩余73%在中医上,糖尿病为“消渴病”,妊娠期糖尿病属于“妊娠消渴”。中医认为自身体质虚弱、先天精气不足的女性在妊娠后,精血聚下以养胎,使母体阴气虚弱,易发生妊娠期糖尿病。另外,部分孕妇虽先天禀赋充足,但孕期摄入过多的滋补厚腻之品,致使体内营养过剩,燥热生火,津液亏损,加之情志失调,肝郁化火,脾气衰弱,运化功能减弱,痰浊内生,阴液亏虚,易发生妊娠期糖尿病。
中西医结合治疗
中药治疗:黄芪四君子汤治疗气阴两虚型妊娠期糖尿病的效果较好,此方具有益气养阴、清热燥湿的功效,可降低血糖水平、改善妊娠结局,以及降低低血糖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。七味白术散则对降低脾虚型妊娠期糖尿病的血糖水平效果较好。肝郁脾虚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服用疏肝健脾方后血糖血脂水平下降。
针灸治疗: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针刺结合五音疗法,主穴为期门、中脘、百会,辨证选取配穴,共治疗18天。揿针疗法是一种特殊类型的针灸疗法,它将针埋于皮内持续刺激腧穴,常取胰俞穴、足三里两穴治疗,以达到调理气血、降低妊娠糖尿病产妇血糖水平的作用。艾灸神阙穴,可以提高妊娠糖尿病剖宫产患者的纯母乳喂养率。
耳穴贴压治疗:耳朵上分布着迷走神经,按压耳穴会刺激神经,增加胰岛素分泌,达到降低血糖水平的效果。对妊娠期糖耐量减低的孕妇给予耳穴贴压治疗,取穴部位包括胰、胆、肾等,分别于餐前、餐后、睡前给予7次刺激,每次5分钟,每周治疗1次。对痰湿体质孕妇进行耳穴压豆和中医食疗干预,选取的耳穴为神门、交感、内分泌等,每天按压3次,每次1分钟,连续按压5至7天,发现此方法可降低孕妇血糖水平,减少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生。
穴位按摩多循经取穴:选取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脾经、肾经、胃经、任脉上的腧穴给予按摩刺激,发现联合治疗后,其空腹血糖水平、糖化血红蛋白值、胰岛素的用量、不良妊娠发生率均低,而血清C肽增加;表明此方法可有效控制血糖,改善妊娠结局,选取胰俞穴、脾俞穴、胃俞穴等进行按摩,得到了相同的结论。
膳食护理:对于妊娠期糖尿病患者,需辨证施膳,阴虚者,多食银耳、莲子、兔肉等滋阴降火食物;湿热困脾证者,多食胡萝卜、空心菜、羊肉等健脾生津的食物;气阴两虚证者,多食山药、苦瓜、海参等滋阴养气的食物;阴阳两虚证者,多食山药、洋葱、鸡肉等滋阴补阳食物。
运动指导:将中医运动处方应用于妊娠期糖尿病孕妇,此运动处方包括以八段锦为主的基础方和辨证分型方,结果表明此方法能有效控制血糖,减少妊娠不良结局。采用太极和八段锦治疗妊娠期糖尿病孕妇,发现其血糖控制、妊娠结局得到明显的改善。八段锦联合五音疗法,既能降低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的血糖水平,减少妊娠不良结局的发生,又可以缓解孕妇的焦虑、抑郁心理。
情志调护: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因缺乏相关知识,担心妊娠结局及产后血糖水平能否恢复正常,可能会出现紧张、焦虑、恐惧的心理,而这些负面情绪易导致血糖水平的波动,加重患者的病情。中医情志护理根据患者的不同情绪采取相应的情志干预方法,如情志开导、释疑解惑、以情胜情、移情疗法、顺情从欲,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,使其以良好的心态战胜疾病。
中西医结合的治疗,极大地丰富了糖尿病的治疗途径,显著地提高了疗效,改变了传统的治疗观念,也充分发挥了中西医各自的优势。如西药降糖效果好、起效快,而中药改善症状好、降糖作用持久,两者合用,可提高疗效,缩短疗程,另外,中医的辨证与西医的一系列客观指标相结合,使辨病辨证相结合的科学性向前跨越了一步,对“施治”的指导也更加确切。(通讯员 王小运 魏雪乔 蔡静)
发布于:北京市九八策略-如何杠杆炒股-10大股票软件-如何杠杆炒股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